Tuesday, January 13, 2015

柴玲和遠志明,我該相信誰?

2014年聖誕節前後,柴玲就24年前的一起性侵事件控訴遠志明,在華人教會和海外華人圈産生了很大反響。柴玲的文章詳細記錄了24年前事情的經過、過去一年中她心裏和屬靈的感受、和遠志明的分歧以及幾位華人牧師的掩蓋態度。當事雙方都是有名、有影響力的人物,此事自然吸引了很多看客,並且引起了很多爭論。本文羅列出各種可能性,讓讀者能夠自行分析。

  • 事實和動機

事件的核心在于當年的事實到底是如何。柴玲指控遠志明強奸,並聲稱遠志明予以否認,因此産生了“柴玲版本”和“遠志明版本”,主要分歧在于:
1、柴玲版本:二人曾經發生過一次性行爲,是男方強奸女方;
2、遠志明版本:二人下發生過多次性行爲,並且彼此願意。

性行爲的次數是有確定的次數的,而發生性行爲的動機,就未必是非黑即白的了。除了(1)強奸和(2)自願,也存在第三種可能:(3)並非完全自願,又非完全強迫,半推半就,並且事後導致不同的理解。

若將性行爲的次數和動機組合起來看:
1、若只有一次性行爲,比較有可能是強奸,但也不排除其他可能。
2、若發生過多次性行爲,則不太可能是強奸。

到底是一次還是多次,必定有一個確切的真相,不可能兩者都對。如今雙方已經形成完全對立的形式,必定有一方是錯誤的。

  • 柴玲的得與失

柴玲提出這個控訴,她的目的是什麽呢?她希望得到什麽呢?
1、得到遠志明的道歉;
2、得到公衆的同情;
3、摧毀遠志明的形象;

她失去了什麽呢?
1、對家庭産生衝擊。我們看到,柴玲的先生是支持她出來討說法的。但是無論如何,自揭傷疤,對于她的丈夫必然也會産生壓力。另外,柴玲有兩個女兒,無論如何,她們看到這個消息,必然是難過的。
2、對本人形象産生影響。
(1)、在民運上反對柴玲的人可能會以此來攻擊她;
(2)、社會特別是華人社會對遭受性侵的女性的歧視;
(3)、會有人攻擊她爲了自己而犧牲教會和基督教事工的利益。

  • 柴玲的動機

基于以上的分析,柴玲的舉動絕對是一擊“七傷拳”,即使能夠傷害到對方,己方也必然附上很大的代價。目前,柴玲本人和其丈夫都已經涉及事中。既然如此,她的動機是什麽呢?
1、如其文章所述,揭露事實真相。
2、記憶錯誤,揭露自以爲是的“事實真相”;
3、惡意中傷。爲了什麽呢?
(1)、爲名?柴玲的名聲已經夠廣的了。通過炒作強奸事件,雖然可能增加人們的同情,總體上也不增加好名聲。
(2)、爲利?我們看不出來此事能涉及什麽具體的經濟利益。
(3)、純粹爲了攻擊遠志明,或者被人煽動?從已知的資料來看,二人之間也並無什麽過節,兩人的基督教事工也沒有衝突或重合的地方。

  • 柴玲敘事的可信之處

柴玲信耶穌之後,表現為一位虔誠的基督徒,說話寫字都用很多屬靈的語言。柴玲的公開信對於前因後果都寫得很詳細,並且態度顯得誠懇。其可信之處在於:
1、作為基督徒,如果如此公然撒謊,是極其違反聖經的。除非柴玲完全是假信徒,否則她如此寫信應當是真誠的。
2、柴玲接受了測謊儀的測試。儀器雖然不是萬能的,但也是有力的旁證。
3、柴玲的丈夫也願意為她作證。
4、公開此事,損失很可能大於所得。


    • 遠志明的動機

    從柴玲的敘述來看,目前的問題在于遠志明在撒謊。如果遠志明真的是撒謊,其動機是什麽?
    1、故意撒謊:掩飾真相、維護名聲、讓事情不了了之;
    2、無意撒謊:忘記真相,從內心相信自己的版本。

    • 喜愛和偏見

    這件事不僅是教會裏的姊妹指控某傳道人信耶稣之前的道德問題,因爲兩人都是有名、有爭議的公衆人物,自然會有許多個人的意見參雜其中。我們用偏愛來表明正面的偏好,偏見來表示負面的刻板印象。

    首先我們來看對柴玲的偏見。
    偏愛:可能沒有,除非仍有當年“學運女神”的粉絲。
    偏見:
    (1)、對海外民運總體的負面看法;
    (2)、對六四學生領袖的總體負面看法;
    (3)、對“民主女神”的厭惡,對柴玲在六四中的作用的負面看法;(學生運動總會産生領袖和“女神”。領袖人物的私生活總會被關注,並且總會有人試圖通過在私德上攻擊學生領袖而诋毀整個學生運動)。
    (4)、對柴玲信主之後發表言論的不同意見:柴玲信主後發表的關于“寬恕”的言論在民運圈子裏引起廣泛爭議,其寫給丁子霖的公開信也引起爭議。

    而另一方面,大衆對遠志明的偏愛和偏見
    偏愛:
    (1)、喜愛遠志明的講道、口才、幽默和文章;
    (2)、當年《河殇》的粉絲;
    (3)、神州傳播協會作品的粉絲;
    偏見:
    (1)、對海外民運總體負面的看法,但是遠並非海外民運核心人物;
    (2)、對遠志明神學觀點的不同看法;
    (3)、對于遠志明個人的不喜悅

    • 公開信

    這個事情發展至今,由于一方默不作聲,已經形成僵局。今日,有十三位牧師發表了公開信,主要內容包括號召基督徒不要隨意論斷、反對教會圈子包庇、遮掩此事,並且呼籲遠志明停下手中的工作,嚴肅對待此事。應該說,這份公開信是寫得很有水准的。《聖經》從來沒有遮掩人物的罪,我們看到,許多位高權重的人(摩西、大衛、所羅門,以致新約的約翰、彼得等),他們所犯的錯誤,聖經毫不諱言。教會也應當有這樣的勇氣和魄力,來解決教會內部的問題。

    另外很有意思的一點,就是發表公開信的牧師,大多數是和《生命季刊》圈子有聯系的。王峙軍是生命季刊的主編,何春勳是董事,此外每一位牧師都和生命季刊有聯系。當然,我們不是指責這些牧師寫公開信有任何問題。但是,我們也隱約能見,華人教會中有一些圈子。生命季刊周圍有一個偏向于基要派、改革宗的圈子,而遠志明與神州傳播協會也有一個圈子。如果遠志明圈子的人能夠站出來呼籲遠志明以負責人的態度來面對這項指控,那就更是難能可貴的了。

    • 真相到底是什麽?

    從下面的表格可以看出,柴玲版本和遠志明版本是在所有可能性的兩個極端,還有某些中間狀態。但是基于柴玲方面提出的證據、她的付出,中間狀態的可能性都極小。

    性行爲次數 動機 柴玲 遠志明
    1 男方強奸 (柴玲版本) 撒謊
    1 半推半就 理解有誤 撒謊(說有多次)
    1 雙方自願 撒謊(否認自願) 撒謊(說有多次)
    多次 男方強奸 撒謊(說沒強奸)
    多次 半推半就 撒謊(說只一次) 理解有誤
    多次 雙方自願 撒謊 (遠志明版本)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所謂的“遠志明版本”,是柴玲杜撰的,其實遠志明沒有撒謊,並且已經道歉。然而,柴玲作爲一位有事業、有家庭的女士,沒有任何理由去做這樣瘋狂的事情。

    另外,也有人說,遠志明是出于善意保持沈默,維護柴玲的名聲,不與其計較,保護柴玲所投入的女童之聲的事工。這也是完全經不起推敲的。此事的發酵,不僅僅是遠志明本人的形象受損,他的機構和事工也受到影響,許多基督徒更是陷入困惑之中。如果遠志明是被冤枉的,他不可能也不應該去維護柴玲的事工,而犧牲教會和基督徒。

    此事最終的發展,大約是以下某種可能之一:
    • 化解:有一方主動承認錯誤,解決問題。從目前的關鍵來看,是遠志明需要出來說話的時候了。
    • 僵局:1、遠志明堅決不發言;2、各執一詞。
    • 掩蓋:不了了之。
    • 法律:訴諸法律,解決問題。

    基於這些分析,柴玲和遠志明,你願意相信誰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