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20, 2015

基督徒就應當支持國家接收更多難民的政策嗎?

去年以來,大量來自敘利亞等中東國家的難民湧入歐洲。在這些難民中,有真正流離失所的(特別是受迫害的基督徒),也有試圖尋找更好發展機會的,也有恐怖分子所僞裝的。如何接待這些“難民”,是否接收他們進入自己的國家,接納他們融入社會,成爲歐洲許多國家的紛爭。近來,在美國,在巴黎恐怖襲擊的陰影之下,歐巴馬當局仍然繼續推行擴大接受10000名敘利亞難民的計劃,受到了31位州長的抵制。衆議院也通過法案,加强對難民的審查,在事實上減少了難民進入美國的可能;但是總統威脅要否決這項法案。

基督徒應當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更多的難民湧入,是傳福音的機會?是表達愛的契機?還是最終將引入恐怖分子的愚昧舉動?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明白,基督徒個人的行爲,和國家的政策,并非是一回事。

對於基督徒個人的愛心和行爲,在聖經上有很多教導。基督徒應當愛仇敵,爲他們禱告;應當扶助窮困的人,做好“撒瑪利亞人”,關心窮人的需要;也應當傳福音給他人。對於中東困局、敘利亞戰事、難民危機,許多基督徒都在默默地做自己當作的事情,有的出錢,有的甚至冒著被“伊斯蘭國”和其他恐怖組織綁架的危險,親自到當地做義工。也有基督徒自發組織起來,到當地去抗擊恐怖分子。

有人說,既是如此,我們爲什麽不讓更多的難民來到我們的國家?這樣,我們不用遠行,就能照顧到更多的人了。

這種想法看似高尚,其實是以愛心來挾持他人(基督徒,以致基督徒),以犧牲他們的安全和利益,來滿足自己所謂的虛榮。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一位基督徒關心無家可歸者,他(她)有很多可做的,但是,他一定會(或者要)帶無家可歸者到自己家來住嗎?這不是個人所能決定的,也應當看其他家庭成員(配偶、孩子等)的意見,甚至包括鄰居的意見,因爲這個行爲,已經影響到多人的利益。

假使這家人都願意接納無家可歸者來自己家住,他們是否能强迫所有的鄰居都同樣做呢?或是要求教會所有弟兄姊妹都這麽做呢?或是要求別的教會也如此嗎?如果誰不願意,那麽就是沒有愛心、不屬靈、不關心人嗎?這種脅迫本身,就是一種論斷,是違背聖經教導的。若有人心裏以爲自己比別人更高尚,那是驕傲,也是不可取的。

這個例子還有不恰當的地方。無家可歸者中雖然有一些行爲不端的人,而現在所謂的敘利亞難民中,有極端伊斯蘭分子,甚至可能有恐怖分子。這絕非簡單的問答、背景調查就能甄別的(且不説美國情報部門表示他們并沒有足夠的能力調查)。

這就是當前移民危機的現狀,有些教會或者教會機構覺得自己有愛心,或是要以此機會擴張“主的教會”,於是在政策的層面鼓吹放鬆難民接納政策,他們是以自己的標準去論斷其他的教會以及非基督徒。他們自己願意犧牲,但是卻要求別人也一樣爲了他們的愛心和使命犧牲利益,其邏輯是及其荒謬的。

更有甚者,現實的情況是,許多教會聲稱以“傳福音”爲目的鼓吹接納難民,及至真正接觸到了難民,就害怕“冒犯”了難民,不敢提耶穌,不敢傳福音,甚至連教會的十字架都主動拿下(瑞士的一間教會就是如此行的),開放教會的空間讓穆斯林做禮拜來敬拜他們的神。不僅福音沒有傳,連教會都搭進去了。

有人說,那耶穌不也曾是難民(流亡埃及期間)嗎?接待難民不就是接待耶穌嗎?這種説法的幼稚之處在於,難民和難民,本身就是有分別的。耶穌是穆斯林難民嗎?恐怖分子滲透進敘利亞難民群體,而耶穌有任何恐怖主義的成分嗎?耶穌指著他的門徒說,接待“小子里的一個”,就是接待他。這指向的是基督徒,還是穆斯林呢?

又有人說,如果碰到這種情況,耶穌會怎麽做呢(what will Jesus do)?你在聖經中看到任何地方耶穌試圖通過國家、政權來完成他的使命嗎?耶穌有教導信徒去改變國家政策來實現教會的目的嗎?耶穌有教導說我們可以犧牲他人的利益來傳福音、建立教會嗎?

基督徒應當明白,耶穌的教訓,往往都是針對個人、針對教會的。如果你或你的教會有心去關心人,無論是難民、移民、無家可歸者,在你身邊并不缺乏需要關心的人,你可以以此做起。你可以禱告、奉獻,也可以走出去親身關懷他們。如果你願意去接觸更多的人,你甚至可以去危險的區域(在你家人許可的情況下)。但是,你沒有權利說,讓更多的難民、非法移民進入你的國家,危害他人的安全,來滿足你所謂的愛心。如果你還以此來指責別的基督徒,這樣的行爲,似乎離法利賽人也不遠了。

Monday, February 9, 2015

遠志明是否在撒謊?

對於柴玲指控遠志明性侵事件,我們寫了兩篇分析的文章。第一篇是在只看到柴玲的第一封公開信、沒有其他信息的情況下,分析了雙方的利益和得失。第二篇分析柴玲、徐志秋和周愛玲三人對於2014年6月24日的見面的回憶的矛盾之處。我們所知有限,也是事外之人,只是根據所有公開的材料,對於其中矛盾的地方,發表幾句不吐不快的看法。

1月31日柴玲發表了第四封公開信(http://caochangqing.com/big5/newsdisp.php?News_ID=3608),提供了一些新的細節。其中有這麼一段:
2013年3月周愛玲牧師決定自己去問一下遠志明。我當時在一個島上跟孩子們度春假。她說遠志明立即給她回電話。當我問到遠是怎麼回答的,周愛玲牧師說,遠的話是:“我們之間的事是發生過。”只是遠不同意是強姦的說法,還說是柴玲到遠的住所找他的...我當時感覺到渾身都在發抖,不知是當時還是后來跟周愛玲牧師說:“我根本都不知道他住在哪裡,我又不會開車,我開車是在1991年學會的。這事發生在1990年8月底,9月初,我怎麼可能去他住所找他?”我一方面生氣遠志明撒謊,另一方面我似乎感到我的牧師都被騙得不相信我了。

關於此事,遠志明之後的版本卻與此不同。周愛玲轉述的遠志明在6月24日見面上的話:Y說當時在普林斯頓,C因80年代末事件,很有名,是大家捧著的明星,對人頤指氣使,他當時沒有那麼大的名氣,大家常在一起參與一些活動,C沒車,偶而需要他接送,去Macy’s買東西等雜事,也幫過她搬家。有一天,二人看電視到很晚,有親暱,但沒有性關系。后來C打電話給他,要他過來,當他抵達時,她穿著睡衣來應門,他覺得她引誘他,后來進入臥室,進而發生性關系,是在兩情相悅的情況下發生的性行為。后來一直有來往,但不再有性關系。(C反駁說他們只見過一次面,但並沒有對Y性愛的描述部分提出異議或抗議)

而徐志秋轉述的遠志明6月24日的說法:根據遠志明的回憶,當年柴玲在普林斯頓期間很活躍,也很受大家照顧。有一次柴玲請遠志明搬東西,在柴玲寓所,兩個人有一些親密舉動,但沒有實質的性接觸;直到幾天后一個深晚,柴玲打電話叫遠志明,並穿著睡衣開門將遠引到臥房,他們才發生關系。 

我們之前分析過周愛玲和徐志秋回憶的2014年遠志明版本和柴玲回憶的2014年遠志明版本的區別,在於遠志明是否有說他們之後仍有“持續的男女關係”。但是,性關係的起因是因為幫助柴玲搬家,事件是發生在柴玲的住處,三人都沒有異議的認為這是遠志明說過的話。我們來分析一下遠志明的話中的幾個論點(注意,我們是在分析各人轉述的“遠志明的話”,而非分析原本的事實。一下說周愛玲、徐志秋,均指周愛玲、徐志秋轉述遠志明的說法):

1、柴玲當時很有名,很活躍。(周愛玲、徐志秋)
2、柴玲得到別人的幫助。(周愛玲用詞是“對人頤指氣使 ”,徐志秋說“很受大家照顧”)
3、柴玲沒車。(周愛玲,柴玲在第四封公開信裡也確認她在1990年秋天沒車)
4、遠志明接送過柴玲,曾載她去Macy's 買東西,也幫忙搬家。(按周愛玲的說法,遠志明應該有車,否則不可能“接送”柴玲。徐志秋說法是“搬東西”,並未說遠志明只是提供勞力還是幫助運輸。)
5、“有一天”,二人在柴玲寓所有“親密舉動”。(按徐志秋說法,應當是“搬東西”的同一天,而周愛玲只說“有一天”)。
6、“後來”,柴玲打電話給遠志明,叫遠志明來。(周愛玲只說“後來”,似乎暗示是同一天。徐志秋說“幾天后一個深晚”。)
7、柴玲穿睡衣開門,二人進入臥室發生性關係。(周愛玲和徐志秋都認同遠志明說過這話,柴玲也沒有否認遠志明是這麼說的(當然柴玲不認為遠說的是事實)。周愛玲說遠志明說“他覺得她引誘他,后來進入臥室”,似乎暗示遠志明是自己進臥室的。徐志秋則說柴玲“將遠引到臥房”。)
8、周愛玲和徐志秋稱遠志明說二人之後再無性關係;柴玲說遠志明說二人之後有持續的男女關係。(這是我們上一篇文章分析的矛盾之處)

我們來總結一下:

2013年3月的遠志明版本:周愛玲牧師說,遠的話是:“我們之間的事是發生過。”只是遠不同意是強姦的說法,還說是柴玲到遠的住所找他的...

2014年6月24日的“遠志明版本”說:事情發生的緣由,在於遠志明幫柴玲搬東西,後來又到柴玲的住處,發生性行為。這一說法,柴玲、周愛玲、徐志秋分別轉述,在細節上有差異,但是均提到遠志明說事情是在柴玲的住處發生的。


這樣,就出現了兩個“遠志明版本”,一個是2013年的版本,說事情發生在遠志明的住處。這個版本是經由周愛玲再由柴玲轉述的。另一個是2014年的版本,說事情發生在柴玲的住處。

第一個版本,經過兩次轉述。一次由周愛玲轉述給柴玲,第二次由柴玲告訴讀者。那麼,是不是轉述者撒謊了呢?

是不是周愛玲記錯或者撒謊呢?柴玲的回憶提到,周愛玲決定自己去問一下遠志明。以此看來,周愛玲是專門去找遠志明詢問此事的。她既然專門去問了,回來有什麼理由不說實話呢?從現有的資料來看,周愛玲整體上是支持遠志明的,那如果此處她撒謊,造成讀者認為遠志明前後的言行不一,她不是陷遠志明於不義嗎?她又能得到什麼好處呢?綜合看來,我們認為周愛玲撒謊的可能性不大,否則就是她品行太有問題,或是能力實在太差。

那麼,會不會是柴玲謊稱周愛玲如此說呢?當然,你可以認為柴玲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在撒謊,那麼,不需要任何證據也能相信柴玲在這個細節上也撒謊。否則,我們很難理解柴玲為何要編造這段對話。她提供了很多的細節,包括電話的時間、地點,她本人的想法,後來屬靈的經驗。特別是她提到她學會開車的時間,證明自己不可能去遠志明的住處。這些細節應當都是有可信之處的。

這樣看來,出現這兩個版本明顯矛盾的“遠志明版本”,周愛玲和柴玲在轉述中撒謊的可能性都不大,最有可能是遠志明關於同一件事情,在某個關鍵的要點上,前後有不同的說法。因為如果謊言一旦蒙混過關,遠志明得到的好處是最大的。2013年遠志明版本中,更直接的暗示是柴玲主動引誘遠志明(去遠志明的住處);一年之後,遠志明提出新的版本,或許說明前一個版本實在不能說服人,所以提出一個較弱但是仍然暗示柴玲主動的說法。

如果遠志明認為是柴玲或者周愛玲錯誤的轉速了他在2013年3月的話,那麼他應當迅速出來澄清。否則,他在2013年和2014年不同的說法,必然有一個是說謊。這可不是信耶穌之前的事情,而是成為牧師之後的舉動,可不是“舊事已過”,遠志明先生是否應當慎重、認真的對待一下呢?如果遠志明在這一兩年內都仍在撒謊,那麼,他對於24年前的事情的回憶,又有多少可信之處呢?

Friday, January 23, 2015

志明還是志秋?愛玲還是柴玲?

柴玲控訴遠志明事件,有了一些新的進展。遠志明本人雖然仍然沒有發表任何言論,但是有兩位參加仲裁、調節的牧師,提供了一些二人見面的細節。

此事發展到如今,有了越來越多的評論。當然有很多人身攻擊、辱罵、指責,因為兩人都是公眾人物,各有支持者。也有很多基督徒的文章,引用很多聖經,說了很多屬靈的話。但是,在一切討論之前,我們是否應該先把一些簡單的事實弄清楚?然後在加以評論?

如果24年前的事實不是那麼清楚調查,那麼7個月前(2014年6月24日)的這次見面,總是有一個事實真相吧。但就是這麼一次會面,三個人的敘述都有很多彼此矛盾的地方。我們且不討論24年前的真相如何,來看看各方對於這次見面的不同說法(以下著重幾號為筆者所加):


柴玲的說法(http://caochangqing.com/big5/newsdisp.php?News_ID=3568):

我們見面的結果是:“柴玲對在1990年被遠志明強暴對證時,遠志明拿出自已的版本,並稱柴玲跟他有繼續的男女關系。這裡稱兩個版本。在會談的繼續中,遠志明在柴玲的版本上道歉,柴玲再一次給予饒恕。周愛玲牧師做了雙方切斷魂結潔淨的禱告。但是遠志明對柴玲要求的三個方面都沒有認真的回答和認罪道歉。柴玲認為有兩個版本,這只是一個開始,並沒有結束。會談后同意寫備忘錄為未來做記錄。備忘錄要求交給雙方的牧師、長老匯報做交代。柴玲並要求對關心這件事情的公眾有個交代。在發表公眾聲明前會給大家過目。



現在柴玲的立場是:柴玲堅決不同意遠志明的版本。堅決不認為在被遠志明強暴后曾繼續跟遠有任何男女關系。出于恩典,在會談中柴玲給了遠志明的版本三個可能:是真的;是記錯人了;是撒謊。柴玲堅決不認為遠的故事是真的。那遠志明是記錯人了還是在故意撒謊?


徐志秋的說法(http://caochangqing.com/big5/newsdisp.php?News_ID=3594):
根據遠志明的回憶,當年柴玲在普林斯頓期間很活躍,也很受大家照顧。有一次柴玲請遠志明搬東西,在柴玲寓所,兩個人有一些親密舉動,但沒有實質的性接觸;直到幾天后一個深晚,柴玲打電話叫遠志明,並穿著睡衣開門將遠引到臥房,他們才發生關系。 

遠志明甚至回憶起當時一些特殊的細節,讓人覺得隨意捏造的可能性較小。按照遠志明的回憶,當時的情形更接近于兩情相悅、一時衝動,並且這是僅有的一次,此后再沒有此類接觸。接著是柴玲陳述她的回憶,柴玲版本的細節在網上都能找到,無需在此贅述。 

由于雙方對事實認定出入較大,無法達成一個共同接受的版本,為此經過一段時間的僵持。 

遠志明態度真誠謙和,屢次向柴玲道歉,但柴玲提出必須依據她的版本道歉;由于遠志明無法認同柴玲版本的许多細節,最終未能達成完全意義上的和解。半年以后,柴玲在網上公開發布她自己的版本,而遠志明則保持沉默。 


周愛玲的說法(http://caochangqing.com/big5/newsdisp.php?News_ID=3601):
Y說當時在普林斯頓,C因80年代末事件,很有名,是大家捧著的明星,對人頤指氣使,他當時沒有那麼大的名氣,大家常在一起參與一些活動,C沒車,偶而需要他接送,去Macy's 買東西等雜事,也幫過她搬家。有一天,二人看電視到很晚,有親暱,但沒有性關係。後來C打電話給他,要他過來,當他抵達時,她穿著睡衣來應門,他覺得她引誘他,後來進入卧室,進而發生性關係,是在兩情相悅的情況下發生的性行為。後來一直有來往,但不再有性關係。(C反駁說他們只見過一次面,但並沒有對Y性愛的描述部分提出異議或抗議)

……

雖然他們二人對于此事各執一詞,但是至終他們都同意承認犯了淫亂的罪,得罪神,得罪對方及自己的配偶,依照約翰一書1:9的經文,並為此認罪,我也告訴Y說,雖然他不承認強暴C,但是C感覺受了強暴,是否可以為了她當時的感覺來向她道歉,好叫這件事情到此為止?Y也很誠意地多次向C道歉,請求饒恕,願意彼此和好;若主许可,將來有機會還可以ㄧ起同工。C強調要讓Y的牧長知道此事,並繼續監督。最后由我為他們禱告,祝福,彼此握手,擁抱結束。




不難看出,這三個文本裡,有很多出入的地方:

一、所謂的“遠志明版本”到底是什麼?

(注意,我們這裡並非討論“柴玲版本”和“遠志明版本”的區別,而是討論柴玲敘述中的“遠志明版本”、徐志秋與周愛玲回憶的“遠志明版本”的區別)
柴玲口中的遠志明版本:“遠志明拿出自已的版本,並稱柴玲跟他有繼續的男女關系”。
第三封信的補充:當我看到遠志明當場提出一個不同的版本(說我們之后還繼續有男女關系)

徐志秋的遠志明版本:“按照遠志明的回憶,當時的情形更接近于兩情相悅、一時衝動,並且這是僅有的一次,此后再沒有此類接觸

周愛玲的遠志明版本:“後來C打電話給他,要他過來,當他抵達時,她穿著睡衣來應門,他覺得她引誘他,後來進入卧室,進而發生性關係,是在兩情相悅的情況下發生的性行為。後來一直有來往,但不再有性關係。

柴玲所說的“繼續的男女關係”是什麼意思呢?是普通的交往呢,還是指性行為呢?一般讀者都會都默認此處指的是性關係吧。
柴玲說,遠志明宣稱自己和柴玲有“繼續的男女關係”,徐志秋和周愛玲說,遠志明宣稱“僅有的一次,此后再沒有此類接觸”,二人“後來一直有來往,但不再有性關係”。這不是明顯的矛盾嗎?

即使柴玲所說的“男女關係”不是指“性關係”,而只是普通的交往,三人的版本仍然是矛盾的。
柴玲的文章之後又說,“現在柴玲的立場是:柴玲堅決不同意遠志明的版本。堅決不認為在被遠志明強暴后曾繼續跟遠有任何男女關系”如果將“男女關係”理解為泛指各種男女間的聯繫,這裡就是說柴玲否認她和遠志明之後有任何聯繫。
而周愛玲的說法是,二人“後來一直有來往,但不再有性關係”。亦即二人之後仍然有來往,只是沒有再發生性行為。



二、遠志明道歉了嗎?
柴玲:在會談的繼續中,遠志明在柴玲的版本上道歉,柴玲再一次給予饒恕。周愛玲牧師做了雙方切斷魂結潔淨的禱告。但是遠志明對柴玲要求的三個方面都沒有認真的回答和認罪道歉
第三封公開信:遠志明一次也沒有對性強暴而道歉
會談中,由于我對“雙方都犯淫亂罪”的這個版本強烈提出抗議,並要求遠志明和我都去測謊來證明自己的版本。這時遠志明說,“好吧,我按你的版本來道歉。”看了不解的徐志秋,並馬上接著又說:“像耶穌一樣,本無罪,替有罪的擔當。”請問,他是在道歉嗎?他是在“像耶穌一樣”,自己“本無罪”,要“替有罪的”來擔當罪。

徐志秋:遠志明態度真誠謙和,屢次向柴玲道歉,但柴玲提出必須依據她的版本道歉;由于遠志明無法認同柴玲版本的许多細節,最終未能達成完全意義上的和解。半年以后,柴玲在網上公開發布她自己的版本,而遠志明則保持沉默。 

周愛玲:
Y則稱在信主以前,干過許多壞事,比C現在指控強暴的更惡的事都干過,在主面前,赤露敞開,沒有什麼罪不能認的,「但是沒做過的事,我也不能承認,妳不能強加我罪名,要我承認我沒有做過的事!
我也告訴Y說,雖然他不承認強暴C,但是C感覺受了強暴,是否可以為了她當時的感覺來向她道歉,好叫這件事情到此為止?Y也很誠意地多次向C道歉,請求饒恕,願意彼此和好;若主许可,將來有機會還可以ㄧ起同工。

當你看了這三個版本,認為遠志明道歉了嗎?
柴玲的第一封信說,“遠志明在柴玲的版本上道歉”,但是又“對柴玲要求的三個方面都沒有認真的回答和認罪道歉”,讓人費解。參照第三封信,就明瞭了一些,原來是指柴玲稱遠志明說,“好吧,我按你的版本來道歉。”
更要緊的是,柴玲稱遠志明看到徐志秋對此不解,馬上接著又說:“像耶穌一樣,本無罪,替有罪的擔當”。如果遠志明真的說了這話,那麼他之前所謂“按照你的版本來道歉”,就是完全不情願、不真實的。他說了這句話,就等於沒有道歉,並且宣稱自己是無罪的,“替有罪的”道歉。(誰是那有罪、需要道歉的呢?)另一方面,如果沒有需要道歉的,為什麼要按對方的版本道歉呢?
(本文之前的版本將“像耶穌一樣,本無罪,替有罪的擔當”這一句話誤讀為徐志秋說的,是筆者看錯,非常抱歉。)

徐志秋說遠志明“態度真誠謙和,屢次向柴玲道歉”。
如果柴玲說的是真的,那麼遠志明就不是態度真誠謙和的道歉,而是勉強、不情願的道歉。

周愛玲說遠志明說“但是沒做過的事,我也不能承認,妳不能強加我罪名,要我承認我沒有做過的事!”,又說,“Y也很誠意地多次向C道歉,請求饒恕,願意彼此和好;若主许可,將來有機會還可以一起同工。”
那麼她的意思是遠志明道歉了,還是沒道歉呢?



三、柴玲第三封公開信中提到她的記憶和徐、周的回憶的矛盾之處

以上兩點質疑,是我們作為普通讀者看了几份記錄之後,通過簡單分析就能看出雙方回憶的矛盾。本文初稿剛完成,就在網上看到柴玲的第三封公開信(http://caochangqing.com/big5/newsdisp.php?News_ID=3600),其中之處她和徐、周二位對這次會面有不同的回憶。簡單總結如下:

1、關於各人角色的分歧:徐志秋認為自己是作為“調解人”和“仲裁者”,周愛玲稱他們是“見證/仲裁的牧師”,而柴玲稱周愛玲是其請來對此次會面的“見證人”。

2、柴、遠二人是否都承認“認犯了淫亂的罪”?
周愛玲說,雖然他們二人對于此事各執一詞,但是至終他們都同意承認犯了淫亂的罪,得罪神,得罪對方及自己的配偶,依照約翰一書1:9的經文,並為此認罪。
柴玲堅決否認:我記得是徐牧師在會談中提出要我和遠志明照這個觀點(都犯了淫亂)來彼此認罪。我當時就予以強烈抗議,事實上周愛玲牧師當時也不同意徐牧師的這個提議。

按照聖經的標準,除非是性暴力的受害人,否則任何婚外性行為都是犯姦淫。如果雙方都承認犯了淫亂的罪,那麼就是贊同的遠志明的說法。柴玲認為其是受害者,所以並不是犯淫亂。

3、柴玲有沒有要經濟賠償?
周愛玲:C依據路加福音19:8,認為Y應該效仿撒該,悔改后賠償別人;而我們告訴她那是撒該自己蒙主光照,願意償還別人。
柴玲:遠志明說:“如果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的已經過去,看哪,新的已經來臨”,所以他不需要道歉。我說這不對,撒該的悔改才是真正的重生。我還分享了神如何讓我來公布自己曾經墮胎的事。

撒該是聖經中的一個稅吏長和財主,通過訛詐百姓取利。當他信了耶穌後,決意將所有的一半給窮人,並還其訛詐之人四倍。撒該的悔改,按字面的意思是包括了賠錢的,但是柴玲提到的,是否包括經濟賠償?顯然雙方有不同的理解。

4、柴玲有沒有要求登報道歉?
周愛玲:我和徐牧師對于C要Y登報道歉及賠償的要求提出異議。
柴玲:我從沒有說要遠志明“登報”道歉。可能周愛玲牧師誤會了我的意思。事實是:在會談過程中,我曾談到了要對媒體發個簡單的公開聲明(因為媒體曾要求我澄清誰是強暴我的人)。但是當時遠志明反對。于是我才提議,由我起草一個聲明,大家一起過目同意后再對外發表。

5、遠志明在會談中是否承認有其他同居行為?
周愛玲:C雖說她聽說當時Y也曾有強暴或同居等類似的事件發生,但是C也無法當場提供受害人的名字或任何刑事記錄做佐證。
柴玲:關于同居,事實是:遠志明在會談當場已經承認了同居。他承認“小馬”是他朋友的妻子,跟他從巴黎來普林斯頓的。

周愛玲雖然沒有直接提到遠志明是否有其他同居行為的結論,但是其敘述停止在柴玲“無法當場提供”信息這個一點上,似乎引申的含義就是這是柴玲單方面的指控,是遠志明所沒有承認的。而柴玲的敘述中,提到遠志明在會談當場已經承認了同居。遠志明到底承認還是沒承認呢?如果他沒有承認,柴玲的第三封公開信就是明顯撒謊;如果承認了,周愛玲說柴玲無法當場提供受害人的名字,可是當事人都承認了,她提供不提供名字又有什麼要緊呢?


結語
且不論24年前的事實如何,此事讓人非常失望的是,就連2014年6月24日發生的事情,都出現了這麼多不同的說法。我們無意也不可能做審判官來判斷這個事情,但是我們要提出一個問題,就是如果連7個月前的事情都搞不清楚,又怎麼能弄清楚24年前的事情呢?如果柴玲在這次會面的細節上撒謊,她的其他指控的可信度也要大打折扣。如果徐志秋和周愛玲撒謊,那麼他們要掩飾什麼嗎?

所以,在論斷人,或是用很多屬靈的語言來教育這方或那方之前,先把這幾個半年前簡單的事實搞清楚吧。若是要說聖經的話,也請允許我引用一句,耶穌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這四人都是基督徒(或自稱是基督徒),能不能先把關於6月24日這次會面的矛盾敘述給弄清楚,若是有錄音就查查錄音(補充:柴玲第三封公開信說沒有錄音),有記錄就查記錄,免得糊里糊塗各說各的,真要是“瞎子领瞎子,两个人都要掉在坑里”了。

Tuesday, January 13, 2015

柴玲和遠志明,我該相信誰?

2014年聖誕節前後,柴玲就24年前的一起性侵事件控訴遠志明,在華人教會和海外華人圈産生了很大反響。柴玲的文章詳細記錄了24年前事情的經過、過去一年中她心裏和屬靈的感受、和遠志明的分歧以及幾位華人牧師的掩蓋態度。當事雙方都是有名、有影響力的人物,此事自然吸引了很多看客,並且引起了很多爭論。本文羅列出各種可能性,讓讀者能夠自行分析。

  • 事實和動機

事件的核心在于當年的事實到底是如何。柴玲指控遠志明強奸,並聲稱遠志明予以否認,因此産生了“柴玲版本”和“遠志明版本”,主要分歧在于:
1、柴玲版本:二人曾經發生過一次性行爲,是男方強奸女方;
2、遠志明版本:二人下發生過多次性行爲,並且彼此願意。

性行爲的次數是有確定的次數的,而發生性行爲的動機,就未必是非黑即白的了。除了(1)強奸和(2)自願,也存在第三種可能:(3)並非完全自願,又非完全強迫,半推半就,並且事後導致不同的理解。

若將性行爲的次數和動機組合起來看:
1、若只有一次性行爲,比較有可能是強奸,但也不排除其他可能。
2、若發生過多次性行爲,則不太可能是強奸。

到底是一次還是多次,必定有一個確切的真相,不可能兩者都對。如今雙方已經形成完全對立的形式,必定有一方是錯誤的。

  • 柴玲的得與失

柴玲提出這個控訴,她的目的是什麽呢?她希望得到什麽呢?
1、得到遠志明的道歉;
2、得到公衆的同情;
3、摧毀遠志明的形象;

她失去了什麽呢?
1、對家庭産生衝擊。我們看到,柴玲的先生是支持她出來討說法的。但是無論如何,自揭傷疤,對于她的丈夫必然也會産生壓力。另外,柴玲有兩個女兒,無論如何,她們看到這個消息,必然是難過的。
2、對本人形象産生影響。
(1)、在民運上反對柴玲的人可能會以此來攻擊她;
(2)、社會特別是華人社會對遭受性侵的女性的歧視;
(3)、會有人攻擊她爲了自己而犧牲教會和基督教事工的利益。

  • 柴玲的動機

基于以上的分析,柴玲的舉動絕對是一擊“七傷拳”,即使能夠傷害到對方,己方也必然附上很大的代價。目前,柴玲本人和其丈夫都已經涉及事中。既然如此,她的動機是什麽呢?
1、如其文章所述,揭露事實真相。
2、記憶錯誤,揭露自以爲是的“事實真相”;
3、惡意中傷。爲了什麽呢?
(1)、爲名?柴玲的名聲已經夠廣的了。通過炒作強奸事件,雖然可能增加人們的同情,總體上也不增加好名聲。
(2)、爲利?我們看不出來此事能涉及什麽具體的經濟利益。
(3)、純粹爲了攻擊遠志明,或者被人煽動?從已知的資料來看,二人之間也並無什麽過節,兩人的基督教事工也沒有衝突或重合的地方。

  • 柴玲敘事的可信之處

柴玲信耶穌之後,表現為一位虔誠的基督徒,說話寫字都用很多屬靈的語言。柴玲的公開信對於前因後果都寫得很詳細,並且態度顯得誠懇。其可信之處在於:
1、作為基督徒,如果如此公然撒謊,是極其違反聖經的。除非柴玲完全是假信徒,否則她如此寫信應當是真誠的。
2、柴玲接受了測謊儀的測試。儀器雖然不是萬能的,但也是有力的旁證。
3、柴玲的丈夫也願意為她作證。
4、公開此事,損失很可能大於所得。


    • 遠志明的動機

    從柴玲的敘述來看,目前的問題在于遠志明在撒謊。如果遠志明真的是撒謊,其動機是什麽?
    1、故意撒謊:掩飾真相、維護名聲、讓事情不了了之;
    2、無意撒謊:忘記真相,從內心相信自己的版本。

    • 喜愛和偏見

    這件事不僅是教會裏的姊妹指控某傳道人信耶稣之前的道德問題,因爲兩人都是有名、有爭議的公衆人物,自然會有許多個人的意見參雜其中。我們用偏愛來表明正面的偏好,偏見來表示負面的刻板印象。

    首先我們來看對柴玲的偏見。
    偏愛:可能沒有,除非仍有當年“學運女神”的粉絲。
    偏見:
    (1)、對海外民運總體的負面看法;
    (2)、對六四學生領袖的總體負面看法;
    (3)、對“民主女神”的厭惡,對柴玲在六四中的作用的負面看法;(學生運動總會産生領袖和“女神”。領袖人物的私生活總會被關注,並且總會有人試圖通過在私德上攻擊學生領袖而诋毀整個學生運動)。
    (4)、對柴玲信主之後發表言論的不同意見:柴玲信主後發表的關于“寬恕”的言論在民運圈子裏引起廣泛爭議,其寫給丁子霖的公開信也引起爭議。

    而另一方面,大衆對遠志明的偏愛和偏見
    偏愛:
    (1)、喜愛遠志明的講道、口才、幽默和文章;
    (2)、當年《河殇》的粉絲;
    (3)、神州傳播協會作品的粉絲;
    偏見:
    (1)、對海外民運總體負面的看法,但是遠並非海外民運核心人物;
    (2)、對遠志明神學觀點的不同看法;
    (3)、對于遠志明個人的不喜悅

    • 公開信

    這個事情發展至今,由于一方默不作聲,已經形成僵局。今日,有十三位牧師發表了公開信,主要內容包括號召基督徒不要隨意論斷、反對教會圈子包庇、遮掩此事,並且呼籲遠志明停下手中的工作,嚴肅對待此事。應該說,這份公開信是寫得很有水准的。《聖經》從來沒有遮掩人物的罪,我們看到,許多位高權重的人(摩西、大衛、所羅門,以致新約的約翰、彼得等),他們所犯的錯誤,聖經毫不諱言。教會也應當有這樣的勇氣和魄力,來解決教會內部的問題。

    另外很有意思的一點,就是發表公開信的牧師,大多數是和《生命季刊》圈子有聯系的。王峙軍是生命季刊的主編,何春勳是董事,此外每一位牧師都和生命季刊有聯系。當然,我們不是指責這些牧師寫公開信有任何問題。但是,我們也隱約能見,華人教會中有一些圈子。生命季刊周圍有一個偏向于基要派、改革宗的圈子,而遠志明與神州傳播協會也有一個圈子。如果遠志明圈子的人能夠站出來呼籲遠志明以負責人的態度來面對這項指控,那就更是難能可貴的了。

    • 真相到底是什麽?

    從下面的表格可以看出,柴玲版本和遠志明版本是在所有可能性的兩個極端,還有某些中間狀態。但是基于柴玲方面提出的證據、她的付出,中間狀態的可能性都極小。

    性行爲次數 動機 柴玲 遠志明
    1 男方強奸 (柴玲版本) 撒謊
    1 半推半就 理解有誤 撒謊(說有多次)
    1 雙方自願 撒謊(否認自願) 撒謊(說有多次)
    多次 男方強奸 撒謊(說沒強奸)
    多次 半推半就 撒謊(說只一次) 理解有誤
    多次 雙方自願 撒謊 (遠志明版本)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所謂的“遠志明版本”,是柴玲杜撰的,其實遠志明沒有撒謊,並且已經道歉。然而,柴玲作爲一位有事業、有家庭的女士,沒有任何理由去做這樣瘋狂的事情。

    另外,也有人說,遠志明是出于善意保持沈默,維護柴玲的名聲,不與其計較,保護柴玲所投入的女童之聲的事工。這也是完全經不起推敲的。此事的發酵,不僅僅是遠志明本人的形象受損,他的機構和事工也受到影響,許多基督徒更是陷入困惑之中。如果遠志明是被冤枉的,他不可能也不應該去維護柴玲的事工,而犧牲教會和基督徒。

    此事最終的發展,大約是以下某種可能之一:
    • 化解:有一方主動承認錯誤,解決問題。從目前的關鍵來看,是遠志明需要出來說話的時候了。
    • 僵局:1、遠志明堅決不發言;2、各執一詞。
    • 掩蓋:不了了之。
    • 法律:訴諸法律,解決問題。

    基於這些分析,柴玲和遠志明,你願意相信誰呢?

    Tuesday, November 5, 2013

    粗糧短評:萬聖節走出紅衛兵,華人為何不憤怒

    萬聖節是美國小孩扮鬼要糖的日子。在紐約街頭,幾位年輕華人裝扮成紅衛兵,拿著毛主席語錄,招搖過市,引起廣泛關注。

    既然萬聖節是扮鬼的節日,他們的裝束實在是再貼切不過了。紅衛兵不是比鬼更鬼嗎?這大約是萬聖節最讓人恐怖的裝扮了。


    然而,這些年輕人似乎並沒有體會到其中的恐怖,大約還以為是新穎的趣味,甚至是中華民族的自豪吧。可怕的鬼不是最讓人恐懼的,讓人以為“可愛”的鬼才是真正的厲鬼。厲鬼纏身而不自知,離滅亡不遠。

    萬聖節的裝扮,當然屬於言論自由的範疇,受第一修正案保護。然而,言論可能讓一些人群產生不適。例如,Jimmy Kimmel的談話節目中的小孩說要殺光中國人,許多華人憤怒異常。談話節目畢竟說笑而已,而紅衛兵是當真在中國殺了人,並且殺了不少人的。來了這麼一群殺人紅魔,那些民族主義愛國狂熱者怎麼不為同胞遭災而怒髮衝冠,卻還說說笑笑引以為豪呢?

    試想一下,若有人在萬聖節扮成納粹德國的黨衛軍,猶太人是否會出來抗議?大屠殺的悲劇,是否可以輕易忘卻?在世界許多地方,都有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可是我們在中國見過文化大革命紀念館、大饑荒紀念館、六四紀念館嗎?

    忘卻歷史悲劇的國家是沒有未來的,在奴役下無聲的民族是不會被解放的,以屈辱為樂的人民是不會進步的。文化大革命的產生,和毛澤東的個人崇拜有密切聯繫,與毛主義的瘋狂有必然關係,但更是和民族性格的缺陷直接相關。從義和團,到文革,到如今囂張一時的五毛和狂熱民族主義者,奴性的、盲從的基因,以及極度自卑又自負的民族“自豪”感,會讓中國一次又一次陷入殺人、迫害的恐怖狂潮之中。雖然毛主義難以徹底回潮,毛澤東式的政治強人也很難再現,但是若是對歷史的教訓沒有徹底的反思和悔改,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產生文革的土壤仍然存在,意識形態造成的恐怖統治隨時都可能再臨。

    萬聖節走出紅衛兵,雖然大約只是一個玩笑,但是這對歷史的淡忘,讓人不寒而栗。為了一句玩笑而暴跳的華人們,你們看到這些殺中國人無數的惡魔被年輕一代所推崇,難道不應該更加出離憤怒嗎?

    原載:http://chinesedigest.blogspot.com/2013/11/blog-post_922.html
    http://culiangguoba.blogspot.com/2013/11/blog-post.html

    Sunday, November 3, 2013

    V.D. Hanson:民主的灾难即将来临

    作者:Victor Davis Hanson
    翻译:粗粮锅巴

    (Victor Davis Hanson是美国军事历史学家、专栏作家,曾任古典学教授和古代战争史专家。他在“国家评论(National Review)”和其他媒体上有关于现代战争和当代政治的评论。他曾经是加州州立大学古典学教授,现任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Martin and Illie Anderson高级研究员。)
    (为了帮助文章的理解,括号内的内容为译者所加。)

    民主的灾难即将来临 The Democratic Disasters to Come



    (对奥巴马医保)撤资的争论结束了,两党间的互相指责也褪去了颜色。我们回到了现实生活当中。当然,美国的长期前景,相比于其他国家的未来 -- 无论是人口、军事实力、食品生产、宪法稳定性、能源或是高等教育 -- 至少还是光明的。


    但是在短期内,我们正在经过一个可能影响正常商业行为的地雷阵。相比于共和党人,这将带给民主党人更多的损害。



    • 零利率

    现实情况是,到奥巴马八年执政结束的时候,他将借贷比之前所有总统的总和还多的债务。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我们正在以15年前的价格得到这17万亿的巨额贷款。这样免费使用资金而没有造成汹涌的通货膨胀几乎是史无前例的--但这种状况不可能持久。


    事实上,虽然在2012年我们欠债17万亿美元,大约是15年前的三倍,但是我们所支付的总年利息,按照未经通货膨胀调整的美元计算,和1997年大约是相同的。造成这种异常的唯一可能的原因就是,今天的利率大约是2.2%,仅仅是当年的1/3。


    假如利率回到1997年的水平,比如说6.6%,每年我们将为债务付出超过1万亿美元的利息。这个“庞氏骗局“的巨大收益者是华尔街,在那里充斥着外国和和国内资本。它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就可以获得比普通储户可怜的1%利率高得多的回报。


    穷人能够从联邦开支增加中得到好处,并且减免联邦所得税。相比之下,中产阶级仍然要支付学生贷款、信用卡,或者汽车贷款的高额利息。他们储蓄账户只提供微乎其微的利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他們只能在没有准备好的情況下被迫涉足房地产或股票市场(以获得较高的回报)。


    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低利率政策),为了资助联邦政府重新分配资产(均贫富)的政策,美国国债和存折储蓄持有人失去了数千亿美元的利息回报(例如,相比于5%的正常利率,当前1%利率相当低)。


    低利率,或者说事实上的负利率(相比于通货膨胀)让接近退休年龄的人继续工作,阻碍了年轻人的就业前景,阻止人们节俭、储蓄和投资,这种政策的危害在经济缓慢复苏的过程中被低估了。民主党需要解决维持零利率来支持他们最近试图增加6万亿美元债务的需求,与提高利息、鼓励储蓄和投资、增长就业之间的矛盾。



    • 奥巴马医改


    尽管“奥巴马医改”网站的技术问题可能很快解决,但是这项政策将产生的破坏和其不受欢迎性不会很快消失。


    总统关于医改的承诺都将不能履行:保费将会提高而非下降。最不能承受新的财政负担的年轻人将被迫为其他人(的医保)而交税,因此他们将抵制(奥巴马医保政策)。财政赤字不仅不会得到改善,奥巴马医改更会增加赤字。保费将攀升。现有的保险方案将被改变。医生会减少,看医生会更不方便。企业不会享受新的竞争力。政府机构的豁免仍然会继续。和以往一样,富人总能找到方法绕开奥巴马医保带来的损害,然而中产阶级将不得不支付更多的医疗开销和更差的服务。


    简而言之,超过3亿人会发现他们的医疗保健将变得和访问机动车辆管理局(DMV)类似。 奥巴马医改的逻辑是财富重新分配主义:拥有医疗保险的人有义务放弃一些利益来让其他人可以共享相同的利益,不论是何种情况、公平与否,也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才产生了这种差距。华盛顿已经决定,在拥有更多钱和员工的情况下,它可以决定谁拥有太好的健康保险,谁拥有太差的保险,然后进行必要的再分配调整。


    政府关门可能会暂时牵制共和党,但奥巴马医改对民主党则严重得多。到2014年(选举的时候),前者已经成为古老的历史,而后者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混乱。




    • 债务


    自由派关于增加债务的的一切老借口现在都是值得商榷的。对外战争已经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结束了。自动减赤政策(sequestration)已经让开支大大缩减。对于最高收入人群的新税率也获得通过。据信,经济也在复苏中,这也将带来新的收入。


    那么,为什么我们每年仍然借用$7000亿美元的债务每年?


    奥巴马将可能无法达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4-5%的目标。他已经将那些“肥猫”的新税率提高为39%,将不能够再次提高税率。他也不能将借贷归咎于战争。相反,他将面临更高的奥巴马医改津贴的开销,这项开支将随着利率提高而飙升。除非经济高速增长、撤消奥巴马医改、进一步开放联邦土地上的私人能源开发、大幅度减少津贴,没有其他方法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我不认为这其中的任何一项会在未来三年内实现,因此,可以预期的是,赤字将继续徘徊在每年6000亿美元至1万亿美元的范围。奥巴马再不能用“这是布什总统做的”这一借口了,因为他所在的8年期间的借贷超过了先前所有总统的总和。



    • “全面的”移民改革


    试图通过(对非法移民的)大赦,将是一个类似奥巴马医改的灾难。仅仅粗略调查,公众就会明白,(大赦非法移民)付出的代价将远远超过给那些“追梦者”(DREAM法案,给年幼时非法进入美国、之后遵守法律、完成教育的非法移民获得绿卡的机会,译注)一个公平的机会。相反,“合法”的移民改革提案仍然会过度偏向家庭和种族的考虑,偏向邻近的边界,而不是在不考虑种族的情况下按照教育和技能标准来选拔。民众仍然不会相信政府声称的边境安全。获得公民身份的途径仍然会提供给那些有犯罪记录(包括醉驾)和曾经领过公共救援金的人群。


    总之,该法案不会给韩裔的工程师成为合法的、有技能的雇员机会,或是允许罗马尼亚裔医生执业,而不用担心被驱逐出境。


    这也不是给墨西哥的国民,例如国家优秀奖学金获得者,一个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而不担心被驱逐出境的机会。至少不完全是这样的。


    相反,该法案完全是政治的和民族沙文主义的。事实上,全面移民改革是在这个时代中的最狭隘的法案:它完全偏向拉美裔的族群,超过其他任何族裔。这些拉丁裔非法移民已经违反了联邦移民法,非法地居住在这里。他们与民主党的领导们有着共享相同的种族背景。


    该法案将伤害收入较低的阶层,他们中有许多是少数民族,正在和外籍廉价劳动力进行着艰难的竞争。该法案将花费大量的州预算,分配数千亿美元去补贴那些主要是从墨西哥和拉丁美洲非法到达美国、没有高中文凭、也不会说英语的非法移民。


    移民改革将在一代人中确保民主党在美国西南部的多数地位,并且将内华达、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州,甚至得克萨斯州转变为类似于加州的政治状况。该法案是种族中心主义,被企业精英和民族沙文主义者所用户,是民主党战略的核心。


    任何一个人,若是他关心民族溶合、不分种族的移民政策和民族消亡、低级工人的收入、公平对待中产阶级纳税人、那些真正有需要、靠政府补助生活的,或是需要有技能、受教育的合法移民,他必然要担心全面移民改革法案。



    • 那么,又如何呢?


    和以上所述的相反,保守主义者有许多机会来关注中产阶级福利。例如,(他们在)2012年阻止了农业法案的通过。该法案是(在这个期货价格创纪录高的时代)送给农业企业而非小农的礼物。该法案将大多数福利都留给企业,让农民几乎没有所余。在更多的联邦土地上钻探石油和天然气也是一个自然的获取成功的方法。水力压裂和水平井钻井,将有助于降低能源和燃料成本,为公众提供最快捷的方式,以增加就有机会。将能源密集型产业吸引回美国,这也应该是保守主义者可以提出的理由。


    相反,零利率、奥巴马医保、更多的贷款、特赦非法移民、利用政府阻碍联邦能源租赁、反对Keystone输油管线,这些都不是能够吸引工人阶级的热点问题。共和党人,你们终于明白了吗?

    原文:http://pjmedia.com/victordavishanson/the-democratic-disasters-to-come/?singlepage=true
    翻译原载:http://chinesedigest.blogspot.com/2013/11/vd-hanson.html
    http://culiangguoba.blogspot.com/2013/11/vd-hanson.html

    Tuesday, October 29, 2013

    粗粮锅巴评论:中国为何遭人恨

    最近白宫网站的一个请愿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在左派媒体ABC的一个儿童谈话娱乐节目中,主持人Jimmy Kimmel和几个小孩讨论解决债务危机的问题。一个小孩提出“把中国人都杀光”,这样就不用还欠中国的钱了。Kimmel并没有当场严厉教育这个小孩,而是将其作为一种解决方案进一步讨论。

    此举触动了华人和一些其他亚裔民族主义者敏感的神经,蜂拥到白宫网站去情愿,指责其为纳粹言论,要求必须删掉节目,严肃道歉。

    这个小孩的言论当然是不当的,或许其家教应当加强,但这是小孩的家事,而整个节目毕竟只是一个娱乐节目,ABC如今也道歉了,就不必上纲上线了。请愿者大约还是以党媒体的思维以为所有的电视节目都是教育的目的吧。

    在相关的讨论中,有人提到说,美国人敢说“把墨西哥人都杀光”吗?这又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民族自卑感,以为只有自己的民族会被欺负。“杀光墨西哥人”在美国当然是个敏感话题,因为大多数非法移民都是墨西哥裔,左派正迫不及待地拥抱他们,要搞大赦,让他们成为民主党的铁票仓呢。但是无论如何,美国人或喜欢或不喜欢墨西哥人,但是并不会对墨西哥这个国家产生恐惧,因为墨西哥是民主国家。六七十年代,美国人恐惧苏联人,小孩子开玩笑也以“俄国人来了”为恐怖。如今共产苏联已经倒台,美俄关系大大改善(虽然近年因为普京掌权有所下降)。共产中国接过了棒子,成为让美国人恐惧的对象。

    (图:解决中国遭人恨问题的障碍)

    中国是共产党统治的极权国家,一味拒绝维护人权、宪政的普世价值,压制包括言论自由、宗教自由、集会自由等基本政治权利,怀抱阴魂不散的马克思主义,近来又试图为毛主义招魂,支持一切极权国家,与民主世界为敌。近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更是非横跋扈,四处叫嚣,让近邻恐惧,也难以取得世界的信任。

    中国的官方教育就是仇恨教育,仇视美国、西方的内容比比皆是,更不用提对于日本的仇恨。去年反日游行中,不是有人打着“宁愿华夏满地坟,也要杀光日本人”的口号吗?这可不是小孩子的玩笑,而是成年人被煽动出来的真实的仇恨。若是这些请愿者真是为了反对纳粹言论,他们怎么不去中南海网站请愿去?(当然,他们更应该反思,中南海怎么没有请愿网站呢?)

    美国人一向是对中国友好的。八十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政治的开放,一批留学生来到美国,向往西方的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他们大都得到了美国人很热情的接待。但是,这种趋势也在慢慢改变。新近出国的自费小留学生,他们的家庭往往是改革中的既得利益者,对中国的国情一知半解,来到美国,自以为就是中国人的代表。可惜的是,他们并没有学到美国的传统,抱团簇拥,无法融入主流社会,留学生的团体往往成为民族主义的温床。更有一小部分低素质的留学生,把国内各种不良风气带到美国来,炫富、跋扈、打架斗殴、飚车撞人,不一而足,也让华人的形象受到很大的损害。

    华人请愿者蜂拥白宫网站,其实也有一点正面的意义,就是他们或许会明白,人是有言论自由的。有人发表不恰当的言论,他们也有权利发表反驳的言论。白宫网站或许不是最恰当的地方,因为这个事情和美国政府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认为政府可以控制言论,或是压制错误的思想,这本身就是奴性教育的结果。